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沈阳农业大学坚持“四个聚焦”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5-01-17 16:402580

沈阳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思想引领、改革创新、一体贯通、乡村振兴,着力培养既拥有“顶天”实力又具有“立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聚焦思想引领,厚植知农爱农“大情怀”。一是高站位谋划部署,提升思想引领“原动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筹推进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政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课程建设、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抓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引导学生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扣好第一粒扣子,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二是高起点组织实施,凝聚课程思政“向心力”。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具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思政引领+课程驱动+实践赋能”育人格局。出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行动指南,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十个一”工程,把伟大建党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红色校史等内容嵌入教育教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共进,厚植知农爱农的家国情怀。连续十年编写“教书育人案例”,每10个学时课程融入1个教书育人案例,以农业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充分融入到农业强国建设进程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三是高标准落实落细,激发思政课程“内生力”。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带头听思政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以上率下形成“党委全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深入发掘和提炼思政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和“育德、育能、育责”功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到思政课当中,让思政小课堂对接红色大讲堂、乡村振兴大课堂、“三农”大舞台。在全省建立18个思政课实践基地,打造以赤诚红色为核心的爱党爱国教育和以国槐绿色为代表的知农爱农教育相融合的“红+绿”双色主题思政课教学模式,确保思政课“田”味更“农”,全面提升思政课的理论厚度、实践温度和育人维度。

聚焦改革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台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从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课程建设、推动学分制改革等15个方面,细化50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任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一流本科教育行动,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为基础、以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专业认证为主线,聚焦专业、课程、教师、平台、文化、学生6大核心要素,实施8项一流行动,即:一流人才思想引领、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质量提升、一流名师培育、一流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一流育人文化培育和一流质量文化建设行动。二是设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坚持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面向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辽宁经济主战场、面向有利于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农学和园艺2个有院士团队作支撑的专业设立卓越班,构建“2+X”培养路径(以2年本科为基础,X=1时按本科毕业,X=4时按硕士毕业,X=6时按博士毕业)。单列招生计划,实施全程导师制、小班培养制、动态调整制、奖励配套制“四制”工作机制。卓越班注重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实习实验技能历练,依托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训练,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三是遴选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创新班”)。在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兽医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农林经济管理10个博士点一级学科所在学院遴选创新班,在确保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前提下,结合各学院创新班培养目标、要求特点,在专业选修课环节设置拓展必选课,采取个性化方式培养,小班授课,依托“大创”创新性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拓展。

聚焦一体贯通,畅通协同育人“主干道”。一是细化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秉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根据研究应用型大学建设需求和高等农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创新型”的总体思路,构建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和有机衔接。从高度、广度、深度、精度、维度5个方面细化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二是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出台深入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为依托,构建学科、人才、科研协同增效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打通学院、学科、专业壁垒,确保学科优势真正转化为专业优势、教学优势。围绕招生、就业、师资、平台、人才培养方案5个要素,对15个专业进行“合理停”和“高效转”,重新配置师资队伍、平台等资源,重点补充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努力打造农林特色优势专业集群。修订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从2020级学生开始不再设置转专业成绩门槛,在传统专业基础上设立辅修专业,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更好地实现学生与专业的最优匹配,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将科学思维融入教学方法,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以“服务农业产业化生态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主线,以“科研成果+团队+项目+平台”为依托,以“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就创融合”为抓手,以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实践训练、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企业联盟、机制保障、文化营造、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1448”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促进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融合转化。建立健全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企业一线实习实训,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在“真环境”中受历练、壮筋骨、长才干。

聚焦乡村振兴,练就强农兴农“真本领”。一是以课程育人为根本夯基筑台。建立学生自主选择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程群,在国家级、省部级、校级3个层面打造设施园艺学、现代农业科技进展、普通植物病理学等系列示范课程、一流课程、共享课程、精品课程。开设农业发展史、大国“三农”与乡村振兴、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等耕读教育特色课程,组织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导向式、情景模拟式、案例分析式、讨论式、项目式和角色扮演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传统农耕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引领拔尖创新人才体悟“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的深刻哲理,激发其对农耕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二是以科研育人为关键立柱架梁。坚持以国家、区域以及行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打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自然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并举的科研工作新格局。以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卡力玛水稻实验站等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为创新源泉,以辽宁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服务对象,以首席科学家为引领,以科技人才团队为支撑,以稻、菜、果、畜禽为特色,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创新研究平台+服务推广团队+核心示范基地+科技推广普及”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使农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不断转化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动力源”。三是以实践育人为驱动积厚成势。深入实施专业实践平台与“强农兴农”教育融合计划,以“大学生+乡村振兴”为载体,打造集“启智润心”与“知行合一”于一体的社会实践品牌。在辽宁布局建设4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县、10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力实施科技供给计划和乡村振兴服务计划,每学期组织近万名学生走进农业生产一线,这些学生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四大员”,即:聚村头、坐炕头的理论宣讲员;走千家、进万户的信息采集员;行田间、走地头的科技辅导员;出标准、拿规范的专业研究员。实践育人模式实现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一大批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沈阳农业大学坚持“四个聚焦”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沈阳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思想引领、改革创新、一体贯通、乡村振兴,着力培养既拥有“顶天”实力又具有“立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0评论2025-01-17258

华英农业:推进食品和羽绒两大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日,华英农业参与起草的《肉鸭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个水禽低蛋白饲料配制技术方面的标准。近年来,华英农业作为在肉鸭养殖及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助力肉鸭产业稳健发展。

0评论2025-01-16240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指导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0评论2024-12-31249

内蒙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出四季好“丰”景
隆冬时节,岁暮天寒。在内蒙古大地上,设施农业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广袤田野里,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尽显“科技范儿”;批发市场内,新鲜蔬菜瓜果琳琅满目,“飞往”全国各地……

0评论2024-12-31265

农业科技创新新年献词|蝶变•起航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正式批复,拥有41载光辉历程的《农家参谋》期刊,正式更名为《农业科技创新》。自2025年1月1日起,这本承载着农业科技梦想与希望的全新杂志,将再次扬帆起航,开启一场激荡人心的逐梦之旅。

0评论2024-12-31260

漳州万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企认定官网披露对福建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的公告,漳州万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列,证书编号GR202435002357,发证日期为2024年12月30日。

0评论2024-12-31287

韩国关注中国“智慧农业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中国引入了精准农业技术,采用智能施肥系统,仅为土壤提供所需的养分。

0评论2024-12-2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