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大武汉的大三农

2024-01-25 10:051550

江城又见江豚归。进入1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人们欣喜发现,成群江豚逐浪嬉戏,重现“微笑”。




  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2020年7月,武汉开启全面禁渔,如今,长江武汉段出现20年来最优水质。这离不开禁捕与保护的联动,武汉一方面加强“水、陆、岸、天”一体化监管,一方面成立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数字江豚”项目,“数字江豚”化身江城新名片,“游进”《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江豚,是武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大江大湖大武汉,大城大乡大三农。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相汇,塑造了武汉独特的城乡格局,赋予其别具一格的三农禀赋。进入新时代,武汉立足全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依托江湖资源,以大城市带动大乡村,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努力走出一条都市近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子。




  




  超大城市应有怎样的三农观?




  “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武汉市常住人口1476万。大武汉,“大”在地理空间,“大”在人口体量。




  这样一座超大城市,三农应有怎样的分量?




  “武汉虽然是超大城市,但70%以上的国土面积在乡村,210多万常住人口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武汉整体的现代化。”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指出,武汉是粮食主销区,蔬菜等农副产品保供也存在压力,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要树立底线思维,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这样的重农观,给武汉带来了什么?




  初冬时节,武汉市场上蔬菜、鱼类琳琅满目,其中不少产自本地。目前,武汉蔬菜和淡水产品自给率分别达到139%和110%。这两个“超100%自给”的实现,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从武汉市区驱车约一小时,来到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五一大队,只见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大棚里,小白菜绿油油长势正旺。合作社负责人付祖平告诉记者,作为武汉“菜篮子”生产企业之一,合作社自有基地1000亩,又带动周边5000亩蔬菜种植,不仅满足了地产绿叶菜的消费需求,在疫情封控和极端天气来袭时,也发挥了保障蔬菜供应“不断档”的重要作用。




  东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明介绍,东西湖区围垦建区60多年以来,从荒湖到良田、从国营农场到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也是武汉市重要的蔬菜产地,被称为武汉市民的“菜篮子”。




  而在新洲区潘塘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虽然粮食已收完,但踩上去松软厚实的土地,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农业产能底气。“这里过去是有名的‘旱包子’,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后,尽管2022年遇到干旱,水稻还实现亩增产100公斤以上。”潘塘街道负责人陈国峰介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这片项目区新增农产品产能53.17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98.57万元,下一步还将与北大荒农服集团合作,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让水稻产量再上台阶。




  城市规模越大,越要守牢农产品供应这一安全底线,千万人口的“米袋子”“菜篮子”决不能有闪失。武汉市保持粮食产量18亿斤以上,2022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年度任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齐增;市财政投入资金2.86亿元,保持周年在园蔬菜68万亩以上、规模猪场206家以上、设施渔业规模40万立方米以上。




  大武汉离不开大三农,大武汉需要怎样的大三农?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认为,要在有限地理空间内,加快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挖掘乡村文化底层力量,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武汉樱花,全国闻名,其实这里的乡村花海更为多彩。黄、粉、紫、橙、玫红,江夏区法泗街道八塘村的五彩油菜,每年都吸引万余名游客前来打卡。“江夏不光有油菜花,还有一年四季的各色赏花游。有句话叫‘武汉那么大,周末去江夏’,距市区一两个小时车程的江夏区,已经成为武汉人都市休闲的后花园。”江夏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柳长胜介绍。




  生活好了,城市居民更看重绿色、更向往乡愁,百花齐放的乡村,更能体现城市“标配”以外的独特魅力。“今后武汉市民不仅爬黄鹤楼、走城里的绿道,还会更愿意去乡村旅游、走农家的田埂。”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玉珍自豪地说。




  超大城市应有怎样的重农观、强农经?对武汉来说,三农不只是责任、是底线,还是城市发展的新优势和新空间;“重中之重”不只是战略原则,更是工作实招。围绕乡村振兴重难点问题,武汉市委牵头开展系列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三农工作拉练,每季度聚焦一个主题开一次现场会。2022年,武汉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沈阳农业大学坚持“四个聚焦”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沈阳农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思想引领、改革创新、一体贯通、乡村振兴,着力培养既拥有“顶天”实力又具有“立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0评论2025-01-17258

华英农业:推进食品和羽绒两大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日,华英农业参与起草的《肉鸭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粮生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个水禽低蛋白饲料配制技术方面的标准。近年来,华英农业作为在肉鸭养殖及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助力肉鸭产业稳健发展。

0评论2025-01-16241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指导意见》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0评论2024-12-31249

内蒙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种出四季好“丰”景
隆冬时节,岁暮天寒。在内蒙古大地上,设施农业却焕发着勃勃生机:广袤田野里,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集中连片,尽显“科技范儿”;批发市场内,新鲜蔬菜瓜果琳琅满目,“飞往”全国各地……

0评论2024-12-31265

农业科技创新新年献词|蝶变•起航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正式批复,拥有41载光辉历程的《农家参谋》期刊,正式更名为《农业科技创新》。自2025年1月1日起,这本承载着农业科技梦想与希望的全新杂志,将再次扬帆起航,开启一场激荡人心的逐梦之旅。

0评论2024-12-31260

漳州万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企认定官网披露对福建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的公告,漳州万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列,证书编号GR202435002357,发证日期为2024年12月30日。

0评论2024-12-31287

韩国关注中国“智慧农业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中国引入了精准农业技术,采用智能施肥系统,仅为土壤提供所需的养分。

0评论2024-12-2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