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茶行业进入严重内卷时代:云南茶叶,必将脱颖而出!

2024-06-24 18:211490

茶叶,连续多年产大于销,

内销增长缓慢,茶叶年出口长期稳定在35万吨左右,茶叶深加工没有大的突破。

随着近年消费降级,茶产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内卷时代。



产销形势严峻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

2023年,全国干毛茶产量333.95万吨,比2022年增加15.8万吨。

其中,绿茶产量193.4万吨,红茶49.1万吨,黑茶45.8万吨,乌龙茶33.2万吨,白茶10万吨,黄茶2.3万吨。各大茶类产量都是稳中有增。



内销增长乏力

我国茶叶,大约85%的产量,都是在国内消耗,但近年来,国内茶叶市场,增长越来越慢。

2019年茶叶内销202.56万吨,2020年内销220.16万吨,2021年内销230.19万吨,2022年内销239.8万吨,2023年内销240.4万吨,

2020年,相比前一年增长17.6万吨。2021年,同比增长10.03万吨。2022年,内销同比增长9.61万吨。2023年,内销同比仅仅增长了0.7万吨。



茶叶内销量增长放缓,内销总额也倍感压力。

2019年,茶叶内销额2740亿元。2020年,茶叶内销额2889亿元。2021年,茶叶内销总额3120亿元。2022年,茶叶内销总额3395.3亿元。2023年,茶叶内销总额3346.7亿元。

2020-2022年,内销总额都在稳步增长;但2023年,内销总额非但没有增长,还减少了48.6亿元。

从销量和销额两个数据的增长变化,可以看出:这几年的茶叶内销市场,增长越来越乏力。



茶叶市场,三驾马车

茶叶生产出来,有名优茶和大宗茶两种。

高品质、价格昂贵的名优茶,主要是国内消费,爱喝茶的大哥们,泡上一壶茶,约上两个妹子,聊聊人生,就这样不知不觉消耗了。

大宗茶主要用于出口,我国的绿茶主要出口到摩洛哥等发展中国家,年出口量大约35万吨左右。



茶叶产出来,只有三个去处:内销、出口,深加工。

内销市场增长乏力,出口常年维持在35万吨左右,深加工消耗的茶叶量,更是少。



大家只能争夺有限的国内市场,内卷越来越严重。

比如,今年春茶曝出的福鼎白茶事件,就是茶叶市场内卷的结果。在内卷的大背景下,类似这样茶圈怪事,还会发生。

经济的繁荣能掩盖绝大多数问题。当增量不再,各种奇怪的事会源源不断地曝出来。

这是茶叶市场内卷背景下,争夺市场的结果。奇事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欢迎来到,茶叶内卷时代

出口稳定,深加工尚无重大突破。

茶叶,只能内销市场里,继续卷、用力卷。

内卷的核心秘诀是:做品质好的茶叶,卖便宜的价格。



做好品质,干低价格

从古至今,无论哪一个行业,要想卷出来,无一例外,都是:做好品质的前提下,把价格干到最低。

19世纪70年代,罗伯特福琼把中国茶叶偷到印度已经20年。

此时,印度已经种出了大吉岭红茶。



然而,当时的欧洲消费者根本不买账,他们仍觉得中国茶叶好。咖喱味的茶叶,啥玩意。

一方面,茶商搞茶叶审评,证明印度茶叶和中国茶叶的内含物质和品质差不多(今天,学校里的审评体系,从这里来的。)

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机械化,最大限度摊小茶叶成本。这一招足够狠,喝茶的人,没人能抵挡茶叶价格下降的诱惑。

机械化制茶,相比手工制茶,最大的优势是:摊低了生产成本。

比如,中国手工制茶,人力等各项开支,成本是50块。但印度机械化制茶,卖30块还能赚10块,根本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出口,衰落百年。



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的工业品之所以能畅销全世界,凭的就是成本低,卖价低。

茶叶也是如此,要想从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唯一的办法是:做好品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物美价廉,才能获得更大市场,是商业亘古不变的铁律。



-04-

云南茶叶,必将脱颖而出

2023年,云南茶叶种植面积803万亩,可采摘面积732万亩,

全省干毛茶产量55.7万吨,全省茶叶总产值1504.2亿元,比2022年增长9%。千亿云茶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更重要的是:2023年,全省毛茶均价47元一公斤,成品茶价格150.1元一公斤,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



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

喝茶,会上瘾,一旦喝惯了滋味厚重的古树茶,再回头喝扦插茶,没味道。

茶叶,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拼的是原料,而原料,拼的是生态和树龄。

万物皆有生命周期,虫子活不过三季,人生不过百年,而古茶树,用有上千年的生命周期。几百年的古树,与十七八岁的人处于同样的生理阶段,这时候产的茶叶,品质自然好。

百年古树的原料优势,是无与伦比的。生态好,茶叶有野韵,茶汤有森林感。树龄大,滋味更加厚重,喉韵好。



拼原料和生态,谁能拼得过云南茶叶。

前不久,《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4)》发布:

全国古茶树共有5624.26万株(含树龄不足的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其中,云南有5494.67万株,占比97.7%。

数量庞大的古茶树资源,原始森林里树茶相生的天然生态,是云南茶叶无可匹敌的先天优势。



是否多元化,两个标准

茶行业有人觉得:云南茶叶应该着重发展普洱茶,不该搞什么红茶白茶。

是否要开发不同的茶类,只有两个标准:是否让喜欢喝红茶、白茶的茶客喝到物美价廉的好茶;是否帮助云南600万茶农、上千万从业者创业增收。

只要有利于茶客,只能有利于民,就可以做。

但不能跑得太快,应该缓步推进。以试点带动片区,落实到茶企,先做小几百公斤,看市场反应,市场好,就可以逐步做大数量。

茶要一口一口的喝,茶企生产转型要一步一步的来。千万别转身太快,把自己扭残了。



云茶多元化发展,是趋势

2023年,全省55.7万吨的毛茶产量中。

普洱茶产量17.3万吨,同比增长0.8万吨。绿茶产量13.2万吨,同比下降1.6万吨。红茶产量8.4万吨,同比增长1万吨。其它茶叶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1.84万吨。

从数据可以看出:普洱茶再好,也增长不动了。普洱茶虽然是新秀,但只靠普洱茶,无法撑起云茶大产业。普洱茶产量太多的时候,市场就会下滑。

绿茶,拼不过传统名优绿茶产区,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红茶和其他茶类的增长,完美诠释了:云南大叶种不仅滋味厚重,而且适制性强。

大叶种制作出来的红茶,水路、香气,厚度都恰到好处。

大叶茶种表皮疏松,制作出来的白茶,汤感厚滑,清甜细腻。2023年,云南茶叶增长的其他茶类,主要就是白茶。

然而,白茶市场广阔,这点产量还远远不够,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茶产业,进入内卷时代。

拼的就是茶叶的原料和价格。

云南茶叶有原料优势,应充分发挥原料优势,让云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普洱茶的产量,应当适当压缩,产量压缩,但品质需增高。

用优质古茶树资源或风土表现较为良好的地块,做普洱茶。依托名山古寨,把普洱茶的天然风味,打造成云茶最靓的名片。

同时,红茶和白茶应该进一步增加。一些非名山的古树或名山的古树秋茶,虽比不上古树春茶,但放眼全国,这样的原料,也极具优势,可以用来做红茶和白茶。

尤其一些偏远山头的古树,做成普洱茶,面对冰岛、老班章等名山,毫无竞争力。但是,用来做成红茶、白茶,品质突然就逆袭了。



未来的云南茶叶:最优质原料,打造普洱生茶。次优原料,做成红茶、白茶、生茶和熟茶,更一般的原料,做绿茶。

如此,多元化的发展,方能支撑云茶大产业,稳步向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疏通农业“生命线” 做好产业“鹅文章”
疏通淤堵20余年的灌溉渠,修建篮球场丰富群众文体活动,深挖特色资源大力发展鹅产业……自2024年8月进驻白沙街道以来,第二轮驻白沙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迅速进入角色,深入群众当中,扎实开展帮

0评论2025-04-27163

以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4月22日,江西省委副书记陈永奇在南昌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科学高效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多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0评论2025-04-23184

行法治之力 护农业“芯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于种业发展尤为关键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在深耕育种的农业专家眼中,耐住寂寞、埋头育种是前提,更大的挑战,往往在于新品种“入

0评论2025-04-21182

2025新疆(昌吉)农业展览会:科技赋能农业,共享发展新机遇
2025新疆(昌吉)农业展览会:科技赋能农业,共享发展新机遇2025新疆(昌吉)农业展览会定于2025年8月6-8日在新疆农业博览园(昌吉)盛大举办。本届展会以“科技赋能兴农业·合作共享启新局”为主题,旨在搭建农业全

0评论2025-04-18230

广袤田野显身手 科技浪潮引领农业现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跃升”。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科技浪潮

0评论2025-04-16167

抓紧抓实春季农业生产 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月13日,河南省副省长李酌到南阳市唐河县调研春季农业生产。他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春季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在桐寨铺镇万亩方,李酌深入

0评论2025-04-14177

春耕季:农业机械产销两旺
青阳时节,在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流水线上,一台台崭新的农用拖拉机正在完成最后组装,青绿的机身映照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是企业为保障春耕生产开足马力的生动写照。生产车间负责人指着正在下线的4W P

0评论2025-04-14168